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在致病微生物、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上存在明显差异。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霉菌性阴道炎则多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导致。
1、致病微生物:
滴虫性阴道炎的病原体为阴道毛滴虫,属于原虫类微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由念珠菌属真菌引起,其中白色念珠菌占80%-90%,属于条件致病菌,可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大量繁殖。
2、典型症状:
滴虫性阴道炎表现为大量泡沫状黄绿色分泌物,伴有明显腥臭味和外阴瘙痒。霉菌性阴道炎则出现白色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分泌物,外阴灼热感和剧烈瘙痒更为突出,排尿时可能出现刺痛感。
3、阴道环境:
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pH值通常>4.5,呈碱性环境。霉菌性阴道炎阴道pH值多保持正常3.8-4.5,但真菌在酸性环境中仍可过度增殖。
4、诊断方法:
滴虫性阴道炎可通过阴道分泌物湿片镜检观察到活动的毛滴虫。霉菌性阴道炎诊断依靠10%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后镜检发现假菌丝或芽生孢子,必要时可进行真菌培养。
5、治疗药物:
滴虫性阴道炎主要使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霉菌性阴道炎需选用抗真菌药物,常用克霉唑、咪康唑等唑类药物,严重者可口服氟康唑。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有助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出现异常分泌物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发热、盆腔疼痛时,需及时就医排除混合感染或其他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