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痊愈的标准是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口腔溃疡愈合、手足皮疹消退且无新发皮疹,同时精神状态和食欲恢复良好。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需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程综合判断。
手足口病病程通常持续7-10天,多数患儿在发病后5-7天进入恢复期。体温稳定在37.3℃以下超过72小时是重要指标,说明病毒活动已被控制。口腔黏膜溃疡的愈合表现为疼痛消失、进食恢复正常,溃疡面被新生黏膜覆盖。手足部位的斑丘疹或疱疹会逐渐干燥结痂,皮肤无红肿渗出,原有皮疹颜色变暗且无新发皮损。患儿整体状态改善表现为活动量增加、睡眠安稳、哭闹减少,这些变化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已完成病毒清除。
极少数重症病例可能出现持续发热、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症状,此时即使皮肤症状好转也需继续观察。若患儿存在基础免疫缺陷疾病或早产史,其恢复期可能延长至2周。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多在发病后1-4周出现,需监测是否有嗜睡、呕吐或抽搐等表现。心肌损伤病例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这类特殊情况需通过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复查确认恢复。
建议家长在患儿痊愈后继续观察1周,保持居室通风并每日消毒玩具餐具。恢复期可给予温凉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水果刺激口腔。患儿粪便排毒期可达4-8周,如厕后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便盆。托幼机构儿童需持医疗机构开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园,集体环境中仍要注意手卫生管理。若发现指甲脱落等恢复期特殊表现,无须过度紧张,通常2-3个月会自行再生新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