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0.5厘米通常建议切除。肠息肉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腹痛等症状。具体处理方式需结合病理类型、生长位置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肠息肉0.5厘米属于较小息肉,但部分类型存在恶变风险。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恶变概率较低,可通过内镜下切除并定期复查。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即使体积较小仍可能进展为癌,需尽早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是常用治疗方式,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需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并遵医嘱进行病理检查。日常应减少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避免长期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
肠息肉切除后需根据病理结果制定随访计划。低风险息肉可每3-5年复查肠镜,高风险息肉需缩短至1-2年。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持续腹痛或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复诊。平时可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摄入量,补充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能促进胃肠蠕动,降低息肉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