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里有血块可能是结膜下出血,通常由轻微外伤、剧烈咳嗽或呕吐、高血压、血液疾病、眼部手术或操作等原因引起。
1、轻微外伤揉眼或异物划伤可能导致结膜小血管破裂,表现为眼白部分出现鲜红色片状出血。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避免揉眼并观察1-2周可自行吸收。若伴有明显疼痛或视力下降需排除角膜损伤。
2、剧烈咳嗽或呕吐胸腔压力骤增会使结膜毛细血管破裂,常见于感冒、百日咳或孕吐人群。出血范围较大时可局部冷敷,同时治疗原发疾病。老年人需警惕因此诱发的视网膜出血。
3、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结膜血管脆性增加,可能反复出现片状出血。需要监测血压并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物,同时检查眼底评估血管病变程度。
4、血液疾病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易发生自发性结膜下出血,可能伴随牙龈出血或皮肤瘀斑。需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确诊后可能需输注血小板或使用维生素K等药物。
5、眼部手术或操作白内障手术或玻璃体注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结膜下出血,与器械接触或眼压波动有关。通常术后1-3周逐渐吸收,期间避免剧烈运动。若出血持续扩大需排除巩膜穿孔。
建议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48小时内可冷敷收缩血管,后期热敷促进吸收。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若出血反复发作、伴随视力模糊或全身出血倾向,需及时就诊排查血液系统疾病和血管异常。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C增强血管弹性,隐形眼镜佩戴者应暂停使用至出血完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