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腺疾病是指发生在肝脏、胆道系统和胰腺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主要包括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这些疾病可能由感染、代谢异常、自身免疫、肿瘤等多种因素引起,常表现为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症状。
1、肝炎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主要由病毒感染、酒精、药物或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等类型,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治疗肝炎可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或复方甘草酸苷片等保肝药物。
2、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形成的弥漫性纤维化病变,常见病因包括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早期可能无症状,晚期可出现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并发症。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戒酒、抗病毒治疗,必要时使用呋塞米片缓解腹水,或进行肝移植手术。
3、胆囊炎胆囊炎多由胆结石阻塞胆管引发细菌感染所致,表现为右上腹剧痛、发热等症状。急性胆囊炎需禁食并静脉补液,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疼痛剧烈时可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者建议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4、胆石症胆石症指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结石,与胆汁成分改变、胆固醇代谢异常有关。无症状胆结石可观察,症状明显者需手术。熊去氧胆酸胶囊可用于溶解胆固醇结石,但需长期服用。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
5、胰腺炎胰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胰腺炎多与胆石症、酗酒有关,表现为剧烈上腹痛伴呕吐。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慢性胰腺炎会导致胰腺功能不全,需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同时严格戒酒。
肝胆胰腺疾病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避免酒精和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肝功能、超声等检查,遵医嘱规范用药。出现持续腹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功能,预防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