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导致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消毒处理、避免感染、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耳道损伤通常由工具不当、用力过猛、耳道炎症、外伤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用干净棉球轻压出血部位5分钟,避免反复擦拭加重损伤。耳道皮肤薄且血管丰富,外力刺激易引发出血。
2、消毒处理使用碘伏棉签单向清洁创面,禁止向耳道深处探入。耳道损伤后屏障功能下降,需预防细菌感染引发外耳道炎。
3、避免感染72小时内保持耳道干燥,洗头时可用防水耳塞。继发感染可能出现耳痛加剧、黄色分泌物等表现,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
4、及时就医出血持续超过10分钟或伴听力下降需耳鼻喉科就诊。严重损伤可能累及鼓膜,表现为耳鸣、眩晕等症状,需耳内镜明确损伤程度。
恢复期间避免掏耳动作,可遵医嘱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愈合,日常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