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原发性心肌病是指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主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三种类型。早期症状可能表现为活动后气短、乏力、心悸或轻微胸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诊断需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谱等检查,必要时进行心脏核磁共振或心内膜活检。
1、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以心室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运动耐量下降。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酒精滥用等有关。心脏超声可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超过55毫米,射血分数低于40%。治疗需控制钠盐摄入,避免剧烈运动,药物可选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培哚普利片等改善心功能。
2、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以心室壁不对称增厚为特点,早期常见心悸和运动后晕厥。约60%患者存在肌节蛋白基因突变。心脏超声显示室间隔厚度超过15毫米,可伴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治疗应避免竞技性运动,药物推荐使用维拉帕米缓释片、比索洛尔片等,严重梗阻者可考虑室间隔切除术。
3、限制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室舒张功能受限,早期症状类似心力衰竭。病因包括淀粉样变性、血色病等浸润性疾病。心脏超声可见心房显著扩大而心室腔正常,多普勒显示特征性舒张期充盈异常。治疗需针对原发病,淀粉样变性可使用达雷妥尤单抗,血色病需定期放血治疗。
4、诊断方法心电图可发现左心室高电压、病理性Q波或心律失常。心脏超声是首选检查,能准确评估心室结构和功能。心脏核磁共振可识别心肌纤维化,延迟钆增强显像有助于鉴别病因。心内膜活检适用于临床怀疑特殊类型心肌病的患者,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5、生活管理患者应保持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监测体重变化。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可每周进行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避免吸烟饮酒,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育龄期患者需进行遗传咨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直系亲属应定期筛查。
早期原发性心肌病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病情进展。饮食宜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如鱼肉、西蓝花、燕麦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持续胸痛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猝死,终末期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