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肿痛一般不建议打消炎针,通常可通过局部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缓解。痔疮肿痛多与肛周静脉曲张、便秘或久坐等因素有关,消炎针并非首选治疗方案。
痔疮急性发作期出现疼痛肿胀时,优先推荐使用痔疮膏、痔疮栓等局部药物。常见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复方角菜酸酯栓、普济痔疮栓等,这些药物含抗炎止血成分,能直接作用于患处。同时可配合温水坐浴,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水温保持在40℃左右,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消肿。若伴有便秘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饮用温水,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
当痔疮体出现明显感染迹象,如持续发热、肛门周围皮肤发红发热、脓性分泌物增多时,才需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等抗生素。但需排除肛周脓肿等需手术处理的疾病,且静脉用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肠道菌群紊乱,非必要不推荐。孕妇、哺乳期女性及肝肾功能异常者更应谨慎。
痔疮患者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分钟,练习提肛运动。饮食注意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饮水1500毫升。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若肿痛持续3天未缓解,或出现便血增多、肛门坠胀感加重等情况,需及时至肛肠科就诊,必要时行痔切除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