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切除术后需注意饮食调整、活动限制、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和定期复查。肠息肉切除术后的护理对恢复至关重要,不当护理可能导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1、饮食调整术后24小时内需禁食,之后可逐渐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流质饮食可选择米汤、藕粉等,半流质饮食可选择稀粥、烂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坚硬的食物,以免刺激肠道或导致出血。术后1周内应避免饮酒和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2、活动限制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1周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以防腹压增高导致出血。可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促进肠道蠕动。术后2周内禁止盆浴和游泳,保持伤口干燥。
3、伤口护理经肛门切除者需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腹腔镜手术者需保持腹部切口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便血需立即就医。
4、药物使用需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片预防感染,使用止血药如氨甲环酸片防止出血。疼痛明显者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疼痛。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中药调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需进行肠镜复查,确认切除效果。之后根据医嘱每6-12个月复查一次。有家族史者需增加复查频率。复查内容包括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发现新发息肉需及时处理。
肠息肉切除术后应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食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肠道健康。保持良好心态,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病变。术后出现任何异常症状都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