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由饮食不洁、免疫力低下、接触感染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胃痛、胃胀、恶心、口臭等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胃黏膜保护剂、饮食调节等方式缓解。
1、胃痛: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炎症,引发持续性或间歇性胃痛。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可能伴随灼热感。治疗时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每日一次,联合克拉霉素片500mg每日两次,阿莫西林胶囊1g每日两次。
2、胃胀: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酸分泌异常可能导致胃胀感,尤其在进食后加重。饮食上建议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鱼等,同时服用多潘立酮片10mg每日三次以促进胃排空。
3、恶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刺激胃部神经,引发恶心感,尤其在空腹或进食后明显。治疗时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片5mg每日三次,同时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4、口臭: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繁殖可能产生异味物质,通过消化道反流至口腔,导致口臭。日常护理可使用漱口水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每日三次,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刷牙。
5、食欲减退: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部不适可能导致食欲减退,影响营养摄入。饮食上建议少量多餐,选择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同时服用复合维生素B片每日一次以改善食欲。
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应注重饮食调节,避免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粥、蒸鱼、蔬菜汤等。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日常护理中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定期复查胃部情况,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