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血氧偏低可通过吸氧、改善呼吸功能、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改善。血氧偏低通常由高原环境、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
1、吸氧治疗:血氧偏低时,吸氧是最直接的改善方法。可使用家用制氧机或便携式氧气瓶,氧流量控制在2-5升/分钟。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建议长期低流量吸氧,氧浓度控制在28%-35%。
2、改善呼吸:进行深呼吸训练有助于提高血氧水平。腹式呼吸法每天练习10-15分钟,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缩唇呼吸法通过延长呼气时间,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氧合。
3、调整姿势:采用半卧位或坐位,减少腹部对膈肌的压迫,增加胸腔容积,改善肺通气。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有助于减少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
4、适度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运动时注意监测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
5、营养支持: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提高携氧能力。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利用。
血氧偏低的改善需要多管齐下。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蓝莓、西红柿、胡萝卜,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保持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45分钟,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刺激。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就医检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