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心血管疾病人群可通过低盐饮食、控制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适量蛋白质和限制糖分等方式科学管住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密切相关,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有助于控制病情。
1、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低盐饮食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减轻心血管系统压力。
2、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选择植物油、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高脂饮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控制脂肪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
3、增加膳食纤维:多食用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肠道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适量蛋白质: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类、豆类、瘦肉和低脂乳制品。适量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肌肉和免疫系统功能,避免过量蛋白质摄入增加肾脏负担。
5、限制糖分:减少含糖饮料、甜点等高糖食物的摄入,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下。高糖饮食会导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限制糖分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人群在科学管住嘴的同时,还需结合适量运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运动习惯,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是管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