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眩晕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干预和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眩晕可能与内耳疾病、颈椎问题、低血压、贫血、焦虑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平衡失调等症状。
1、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病因,药物选择有所不同。对于内耳疾病引起的眩晕,可使用倍他司汀片每次8mg,每日3次或氟桂利嗪胶囊每次5mg,每晚1次。伴有恶心呕吐时,可服用甲氧氯普胺片每次10mg,每日3次。
2、物理治疗:针对颈椎问题导致的眩晕,可进行颈椎牵引、推拿按摩等物理治疗。前庭康复训练也是改善平衡功能的有效方法,包括头部运动、眼球运动、平衡训练等。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起床时动作应缓慢。适度进行散步、太极等有氧运动。
4、心理干预:对于焦虑引起的眩晕,可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片每次0.4mg,每日2-3次。
5、手术治疗:对于顽固性眩晕,如梅尼埃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内淋巴囊减压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颈椎病严重压迫神经血管时,可能需要进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鸡蛋等,有助于神经系统健康。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可改善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若眩晕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