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肠癌可通过结肠镜检查、CT扫描、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肠癌可能与遗传、饮食结构、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1、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是诊断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发现早期肿瘤或息肉。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通过口服泻药清空肠道。检查过程中若发现可疑病变,可同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2、CT扫描:CT扫描可评估肠癌的局部浸润程度及远处转移情况,尤其是对肝脏、肺部等常见转移部位的筛查。增强CT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3、粪便隐血试验: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无创筛查方法,可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肉眼不可见的血液。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肠癌。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筛查。
4、肿瘤标志物检测:CEA癌胚抗原是肠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其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存在或复发。但CEA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CA19-9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5、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肠癌的最终依据,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明确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活检标本可通过结肠镜、手术切除或穿刺等方式获取,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肠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至关重要,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结合粪便隐血试验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适度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肠癌风险。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若出现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