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疗通过电流刺激可改善疼痛和肌肉功能,但存在皮肤灼伤等风险。电疗的益处主要有缓解慢性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加速组织修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潜在风险包括皮肤刺激、肌肉痉挛、心脏不适、神经损伤、设备使用不当引发意外。
1、缓解慢性疼痛:
低频电流能阻断痛觉神经信号传导,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等疾病引发的持续性疼痛。通过刺激人体分泌内啡肽等天然镇痛物质,减少对止痛药物的依赖。治疗时需根据疼痛部位调整电极位置和电流强度。
2、促进血液循环:
中频电流可引起血管节律性收缩扩张,增加局部血流量30%以上,有助于消除水肿和炎症。对糖尿病足、静脉曲张等循环障碍疾病有辅助疗效。但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谨慎使用,避免引发出血。
3、增强肌肉力量:
功能性电刺激能模拟神经冲动使肌肉收缩,适用于中风后偏瘫、脊髓损伤等神经源性肌无力。规律治疗可延缓肌肉萎缩,保持肌纤维活性。需配合康复训练师指导,过度刺激可能导致肌纤维撕裂。
4、皮肤灼伤风险:
电极接触不良或电流参数设置过高时,局部皮肤可能产生电阻热效应,表现为红斑、水疱等二度灼伤。糖尿病患者及感觉障碍者风险更高。治疗前应测试皮肤感觉,使用导电凝胶降低接触电阻。
5、心脏节律影响:
胸背部电疗可能干扰心脏电生理活动,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绝对禁忌。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建议避开锁骨下区域,治疗中持续监测脉搏变化。
进行电疗前后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破损处放置电极。治疗期间补充含钾钠的电解质饮料,防止肌肉过度收缩引发抽搐。每周治疗不超过3次,单次时长控制在20分钟内。孕妇、癫痫患者及金属植入物携带者需经专业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适用。配合热敷或轻度拉伸能提升疗效,出现持续刺痛或头晕需立即中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