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盆底肌功能评估、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及排尿日记等综合诊断。
1、尿动力学检查:
通过测量膀胱压力、尿流率等参数评估储尿与排尿功能,可明确是否存在膀胱过度活动或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检查时需向膀胱注入生理盐水并记录压力变化,能准确区分压力性尿失禁与其他类型尿失禁。
2、盆底肌功能评估:
采用指检或肌电图检测盆底肌群收缩力,判断肌肉松弛程度。检查时要求患者模拟憋尿动作,医生通过触诊或设备记录肌肉收缩强度与持续时间,结果直接影响康复方案制定。
3、超声检查:
经会阴或经阴道超声可观察膀胱颈位置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度。患者在咳嗽或用力时进行动态扫描,若膀胱颈下移超过1厘米或尿道旋转角大于30度,提示盆底支撑结构薄弱。
4、膀胱镜检查:
用于排除膀胱肿瘤、结石等器质性疾病。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膀胱黏膜及尿道内口形态,尤其适用于伴有血尿或反复尿路感染的患者,可发现合并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或间质性膀胱炎。
5、排尿日记:
要求患者连续记录3天饮水量、排尿时间及尿失禁发作情况,分析漏尿与腹压增高的关联性。日记需详细记录每次漏尿时的活动类型如咳嗽、跳跃,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日常建议加强凯格尔运动训练,每日3组收缩盆底肌动作,每组维持10秒;避免提重物及长期站立;控制咖啡因摄入以减少膀胱刺激;超重者需减重以降低腹压。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方案,术后需定期复查盆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