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常尿路感染可能由生理结构因素、饮水不足、卫生习惯不良、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增加饮水量、改善卫生习惯、调节激素水平、增强免疫力等方式预防。
1、生理结构因素:
女性尿道较短且靠近肛门,细菌容易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引发感染。这种解剖特点使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建议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将肠道细菌带入尿道。
2、饮水不足:
饮水量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排尿次数减少,细菌在尿道停留时间延长。每天应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通过频繁排尿冲刷尿道,减少细菌定植机会。
3、卫生习惯不良:
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性生活后未及时排尿、内裤更换不及时等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建议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冲洗尿道。
4、激素水平变化: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尿道黏膜变薄,防御功能减弱。这种情况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局部雌激素治疗,改善尿道黏膜健康状况。
5、免疫力下降:
长期疲劳、压力大、慢性疾病等因素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复发。
预防尿路感染需注意日常饮食调理,建议多食用蔓越莓、蓝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这类物质可抑制细菌黏附尿道。适量补充维生素C可酸化尿液,抑制细菌生长。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酒精,这些物质可能刺激膀胱。坚持每天进行盆底肌锻炼,增强尿道括约肌功能。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久坐不动。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感染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