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活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侵入尿道、卫生习惯不良、避孕方式不当、免疫力下降及生理结构差异等因素引起。
1、细菌侵入尿道:
性行为过程中,外阴及肛门周围的细菌可能被推入尿道。女性尿道较短且靠近阴道和肛门,细菌更容易上行至膀胱引发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建议事后及时排尿冲洗尿道,减少细菌滞留。
2、卫生习惯不良:
性生活前后未清洁外阴、使用不洁毛巾或重复使用避孕器具,均可增加细菌传播风险。男性包皮过长易藏匿细菌,女性经期免疫力较低时更需注意清洁。双方应养成事前洗手、事后清洗的习惯。
3、避孕方式不当:
杀精剂可能破坏阴道菌群平衡,增加感染概率。避孕套材质过敏或使用油性润滑剂也可能刺激尿道黏膜。建议选择水性润滑剂,对乳胶过敏者可改用聚氨酯材质避孕套。
4、免疫力下降:
熬夜、压力大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时,机体抵抗力降低,尿道黏膜防御能力减弱。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人群更易反复感染。保持规律作息、控制基础疾病有助于预防。
5、生理结构差异:
女性尿道长度仅3-5厘米,细菌更易上行感染。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尿道黏膜变薄,防御功能减退。建议同房后多饮水促进排尿,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预防性药物。
日常应注意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憋尿;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并勤换洗;饮食上可适量摄入蔓越莓制品,其含有的原花青素能抑制细菌黏附尿道。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检查,避免发展为肾盂肾炎。反复感染者建议排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或免疫功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