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扭伤后48小时内应避免热敷,急性期需冷敷以减少肿胀和疼痛。正确处理方式包括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处、药物缓解及康复训练。
1、冷敷处理:
扭伤后立即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内出血,缓解肿胀和炎症反应。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冰块,需用毛巾包裹防止冻伤。
2、加压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度加压,压力应均匀分布且不影响血液循环。加压可限制组织液渗出,降低血肿风险。包扎时从远端向近端缠绕,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3、抬高患肢:
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下肢扭伤建议平卧时用枕头垫高,上肢损伤可用吊带悬吊。抬高体位需保持24-48小时,能有效减轻充血和水肿。
4、药物干预:
急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严重肿胀可考虑外用七叶皂苷钠凝胶等消肿药物。禁止在损伤初期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以免加重出血。
5、康复训练:
肿胀消退后开始渐进式康复锻炼,初期进行无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步增加抗阻练习。踝关节扭伤可做字母书写训练,膝关节损伤需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恢复期配合超声波或低频电刺激治疗促进组织修复。
扭伤后48小时内绝对禁止热敷、酒精擦拭或按摩,这些操作会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导致肿胀加剧。进入恢复期后可尝试温水浸泡促进代谢,水温不超过40℃。日常建议选择防滑运动鞋,运动前充分热身,高风险动作佩戴护具。若出现持续剧痛、关节变形或皮肤青紫扩散,需立即就医排除骨折或韧带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