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夜间皮肤瘙痒可能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皮肤干燥、妊娠纹、过敏反应或激素变化引起。可通过保湿护理、抗过敏治疗、胆汁酸监测等方式缓解。
1、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孕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手掌脚掌瘙痒并逐渐蔓延至全身,夜间症状加重。该病与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胆汁排泄障碍有关,需通过血清胆汁酸检测确诊。治疗上以熊去氧胆酸降低胆汁酸为主,严重者需提前终止妊娠。
2、皮肤干燥:
孕期血容量增加使皮肤水分相对不足,加上冬季暖气或夏季空调使用,容易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表现为四肢伸侧及腰腹部出现细碎脱屑伴瘙痒,沐浴后未及时涂抹保湿霜会加重症状。建议选择含神经酰胺的润肤乳每日涂抹2-3次。
3、妊娠纹刺激:
孕20周后腹部、大腿等部位快速膨胀的皮肤可能出现红色条纹样皮损,伴随轻微瘙痒感。这是真皮层弹性纤维断裂引发的炎症反应,可通过冷敷缓解症状,产后会逐渐转为银白色瘢痕。
4、接触性过敏:
孕期免疫状态改变可能诱发新的过敏反应,常见于更换洗涤剂、贴身衣物材质或沐浴产品后。表现为瘙痒区域与接触部位一致,可能出现红色丘疹。需排查过敏原并停用相关产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
5、激素波动影响:
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这种生理性瘙痒多从孕中期开始,呈全身游走性发作,无皮疹但影响睡眠。保持环境温度20-24℃、穿着纯棉衣物可减轻不适。
建议孕妇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洗澡水温控制在38℃以下,选择无香料添加的弱酸性沐浴露。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南瓜等橙黄色蔬果,有助于维持皮肤完整性。若瘙痒伴随黄疸、尿色加深或胎动减少,需立即就医排查胆汁淤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