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性出血通常发生在激素水平骤降后,主要有激素类药物停用、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异常、内分泌紊乱、人工周期治疗中断等情况。
1、激素类药物停用:
服用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药物后突然停药,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快速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脱落出血。常见于短效避孕药漏服3天以上或紧急避孕药使用后,出血量通常少于月经。
2、黄体功能不足:
黄体期孕酮分泌不足时,子宫内膜无法维持稳定状态。可能伴随月经周期缩短、经前点滴出血,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需通过孕酮检测确诊。
3、子宫内膜异常:
子宫内膜息肉、增生等病变会导致内膜组织脆弱,在激素波动时更易发生不规则脱落。通常伴有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需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4、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功能异常、泌乳素升高等内分泌疾病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引起激素分泌失调。可能伴随月经稀发、痤疮等症状,需检查激素六项和甲状腺功能。
5、人工周期治疗中断:
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中,人为建立的激素周期突然终止会引发撤退性出血。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停药。
出现撤退性出血时建议记录出血时间和量,避免剧烈运动和盆浴。可适量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补充因失血造成的铁流失。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内分泌稳定,若出血持续超过7天或伴随严重腹痛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注意观察月经周期变化,激素类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