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湿疹在中医理论中主要由血虚风燥、脾虚湿蕴、阴虚内热、外感风邪、情志失调等因素引起。
1、血虚风燥:
血虚风燥是干性湿疹的常见病因,患者体内阴血不足导致皮肤失养,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剧烈。中医治疗以养血润燥为主,常用当归饮子、四物汤等方剂调理,配合外用润肤膏缓解症状。
2、脾虚湿蕴: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内停,外泛肌肤形成湿疹。这类患者除皮肤干燥外,常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治疗需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除湿胃苓汤等方剂可改善脾虚状态。
3、阴虚内热:
阴液亏虚导致虚火内生,灼伤津液使皮肤干燥皲裂。患者多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阴虚症状。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滋阴降火方剂可调理体质,配合麦冬、玉竹等养阴药材食疗。
4、外感风邪:
外界风燥之邪侵袭肌表,与体内病理因素相合引发湿疹。表现为皮肤突发干燥瘙痒,遇风加重。治疗需祛风止痒,消风散、防风通圣散等方剂可疏散风邪,同时注意避免风寒刺激。
5、情志失调:
长期情绪不畅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热伤阴,影响气血运行。这类患者湿疹发作与情绪波动明显相关。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疏肝解郁方剂可调节情志,配合心理疏导改善症状。
日常需注意保持皮肤湿润,避免过度洗浴和使用碱性清洁用品。饮食宜清淡,多食银耳、百合、山药等滋阴润燥食材,少食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气血调和。冬季注意保暖防燥,室内可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