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下面的突起骨头通常被称为外踝,是踝关节的一部分。外踝是腓骨的远端部分,与胫骨的内踝共同构成踝关节的稳定性。外踝在行走、跑步等活动中起到支撑和保护踝关节的作用,同时也是韧带附着的重要部位。
1、外踝解剖:外踝是腓骨的远端突出部分,位于踝关节的外侧。它与胫骨的内踝共同形成踝穴,包裹距骨,构成踝关节的稳定性。外踝的形状和位置对踝关节的运动范围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2、外踝功能:外踝在行走、跑步等活动中起到支撑和保护踝关节的作用。它通过与内踝的配合,限制踝关节的过度内翻和外翻,防止踝关节扭伤。外踝还是多条韧带附着的位置,如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等。
3、外踝损伤:外踝是踝关节扭伤中常见的受伤部位。当踝关节受到外力作用,如内翻或外翻时,外踝容易受到牵拉或撞击,导致韧带拉伤、骨折等。常见的外踝损伤包括外踝扭伤、外踝骨折等。
4、外踝护理:保护外踝的关键是加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踝关节的拉伸和力量训练来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如踝关节的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等动作。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运动场地也能减少外踝受伤的风险。
5、外踝治疗:外踝损伤的治疗需要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轻微的扭伤可以通过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来缓解症状。严重的骨折或韧带撕裂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外踝骨折的内固定术、韧带修复术等。
日常护理中,保持适当的体重、穿着合脚的鞋子、避免过度运动是保护外踝的重要措施。饮食上,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运动方面,选择低冲击力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可以减少对外踝的压力。定期进行踝关节的拉伸和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预防外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