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引发的青光眼多数情况下可通过治疗控制病情,但完全治愈存在难度。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损伤通常不可逆,治疗重点在于降低眼压、延缓疾病进展,主要措施包括药物控制、激光治疗、联合手术等。
1、药物控制:
降眼压药物是基础治疗手段,常用前列腺素类滴眼液如拉坦前列素,能增加房水排出;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可减少房水生成。需注意药物可能引发眼部充血、睫毛增生等副作用,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2、激光治疗: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通过激光刺激改善房水引流。该治疗创伤小但效果可能随时间减弱,通常需间隔数年重复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可进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3、联合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青光眼滤过手术能同时解决晶体混浊和房水引流问题。常见术式包括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需密切监测前房深度和滤过泡功能,警惕低眼压等并发症。
4、视神经保护:
即使眼压控制良好,部分患者视功能仍可能持续恶化。可考虑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配合改善微循环的银杏叶提取物。定期视野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有助于评估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
5、长期管理:
建立终身随访制度,初期每3个月复查眼压和视盘情况。建议患者自备家用眼压计监测昼夜波动,避免潜水、倒立等可能引起眼压升高的活动。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日常需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阅读时保证充足光照;饮食可增加蓝莓、菠菜等富含花青素的深色蔬果摄入;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阳光刺激;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眼部微循环,但应避免举重等屏气动作。突发眼胀头痛伴视力骤降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