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由头部外伤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方式包括卧床休息、镇痛处理、预防血管痉挛、控制颅内压及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4周,头部抬高15-30度。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动作。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警惕再出血风险。卧床期间需定期翻身预防压疮,进行被动肢体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
2、镇痛处理:
头痛剧烈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顽固性头痛,可考虑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镇痛治疗需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变化,防止掩盖病情恶化征象。
3、预防血管痉挛:
发病后3-14天为血管痉挛高发期。可应用钙离子拮抗剂预防脑血管痉挛。同时保持充足血容量,维持血压在正常偏高范围。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
4、控制颅内压:
对于颅内压增高者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二氧化碳分压在30-35mmHg。严重者可考虑脑室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
5、手术治疗:
对于合并颅内血肿、脑挫裂伤或动脉瘤者需急诊手术。常见术式包括血肿清除术、动脉瘤夹闭术等。术后需加强监护,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指征需综合评估出血量、意识状态及影像学表现。
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以低盐低脂高蛋白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定期复查头部CT观察出血吸收情况。出现头痛加重、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康复训练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