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通常需要麻醉,具体方式包括局部麻醉、镇静镇痛或全身麻醉,主要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决定。
1、局部麻醉:
适用于射频消融术等微创介入治疗。医生在穿刺部位注射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物,患者保持清醒但无痛感。这种方式恢复快,术后即可活动,适合简单、短时的手术操作。
2、镇静镇痛:
在局部麻醉基础上配合静脉镇静药物,如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能减轻焦虑感并消除术中不适,同时保留自主呼吸功能。常用于房颤消融等中等时长手术。
3、全身麻醉:
复杂手术如左心耳封堵术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通过丙泊酚等药物使患者完全无意识,由麻醉机控制呼吸。适用于手术时间长、需绝对制动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4、儿童特殊处理:
未成年患者原则上采用全身麻醉。儿童配合度低且心理承受能力弱,全身麻醉能确保手术安全进行,同时减少心理创伤风险。
5、高危患者评估:
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肥胖或困难气道的患者需术前麻醉评估。麻醉医师会根据ASA分级调整方案,可能选择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麻或加强监护的镇静方案。
术后建议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补充富含钾镁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恢复期间定期监测心率,出现心慌气促需及时复诊。长期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戒烟限酒有助于维持心脏电生理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