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或短期内失血超过循环血量的20%时可能出现休克。休克的发生与出血速度、基础疾病、代偿能力等因素相关,具体影响因素包括出血部位血管大小、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年龄及心血管功能状态。
1、出血速度:
动脉性出血如胃左动脉破裂时,每小时失血量可达500毫升以上,快速失血会迅速超过机体代偿能力。静脉出血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初期可能相对缓慢,但持续出血累积量仍可导致休克。
2、循环血量占比:
成人循环血量约占体重7%-8%,失血达20%即800-1000毫升时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早期表现。儿童因血容量较小,失血500毫升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
3、基础疾病:
肝硬化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和门脉高压,出血更易持续且难以自止。冠心病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较差,可能因400-600毫升出血即出现心肌缺血表现。
4、代偿能力:
年轻健康者通过血管收缩可代偿30%以下的失血,而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失血15%-20%时即可能出现意识改变。长期贫血患者对急性失血的耐受阈值更低。
5、伴随症状:
休克前期可出现皮肤湿冷、尿量减少,随着出血进展会出现意识模糊、脉搏细速。胃溃疡出血多伴呕血,食管静脉破裂常先出现大量黑便。
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立即禁食平卧,监测血压心率变化。休克患者需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准备输血治疗。恢复期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避免粗糙辛辣食物,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贫血纠正情况,溃疡患者需完成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