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40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主要与遗传因素、肥胖程度、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胰腺功能衰退等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病年龄可能提前。若父母一方患2型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增加。这类人群建议从青少年期开始定期监测血糖,通过控制体重和加强运动进行预防。
2、肥胖程度体重指数超过28的肥胖人群更易早年发病。内脏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肥胖青少年可能在20-30岁就出现糖耐量异常。减重5%-10%可显著延缓糖尿病发生。
3、生活方式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发病年龄较早。办公室职员、驾驶员等久坐职业者可能在30-40岁就出现代谢异常。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4、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黑棘皮病等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患者发病年龄较早。这类人群常伴有空腹血糖受损,需要通过二甲双胍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5、胰腺功能衰退中老年群体随年龄增长会出现β细胞功能减退,这是60岁以上人群高发的主要原因。定期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有助于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
建议所有成年人每年检测空腹血糖,超重人群需加测餐后血糖。保持合理体重,每日摄入膳食纤维不少于25克,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连续静坐超过90分钟。已确诊患者应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