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EKG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无创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心电图检查通过电极片采集心脏电信号,形成波形图供医生分析,具有快速、安全、成本低的特点。
1、心律失常诊断:
心电图能清晰显示心跳节律异常,包括房颤、室性早搏等常见心律失常。典型表现为波形间隔不规则或出现异常波群,医生可根据特征性改变判断类型及严重程度。
2、心肌缺血检测:
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电图会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等特征性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可见病理性Q波和ST段弓背抬高,是急诊重要诊断依据。
3、心脏结构评估:
通过分析各导联波形振幅和时间间隔,可间接判断心房心室肥大。如左室肥厚可见V5-V6导联R波增高,右房扩大表现为II导联P波高尖。
4、电解质紊乱筛查:
血钾异常时心电图呈现特征性变化,低钾血症可见U波增高,高钾血症则表现为T波高尖、QRS波增宽。这些改变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具有预警价值。
5、药物疗效监测:
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期间需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QT间期是否延长等药物副作用。洋地黄中毒时会出现特征性的"鱼钩样"ST段改变。
进行心电图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穿着宽松衣物方便电极贴附。检查时保持平静呼吸,肢体放松以减少肌电干扰。日常维护心脏健康需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筛查。若检查发现明显异常波形或伴随胸痛、心悸等症状,需及时到心血管专科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