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外伤通常由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耳部引起,常见原因有异物刺入、气压骤变、头部外伤、不当掏耳及感染继发损伤。
1、异物刺入:
使用发卡、棉签等尖锐物品掏耳时操作不当可能刺破鼓膜。儿童玩耍时将小物件塞入耳道也易造成机械性损伤。这类损伤多呈不规则穿孔,可能伴随短暂眩晕或听力下降,需避免耳道进水以防感染。
2、气压骤变:
爆炸冲击波、高空快速升降或潜水时压力调节失衡会导致鼓膜内外压力差过大。这种气压性损伤常引起圆形穿孔,可能伴随耳鸣、耳闷塞感,飞行或潜水前做好耳压平衡训练可降低风险。
3、头部外伤:
颞骨骨折或耳部遭受掌掴等暴力冲击时,冲击波经外耳道传导至鼓膜。此类损伤往往伴随耳道出血、传导性耳聋,需排查是否合并听骨链损伤或脑脊液耳漏。
4、不当掏耳:
过度用力清理耳垢或使用不洁工具可能擦伤鼓膜。反复刺激可导致鼓膜局部变薄甚至穿孔,表现为掏耳后突发耳痛、听力减退,日常清洁应选用圆头挖耳勺并控制力度。
5、感染继发损伤:
中耳炎化脓时分泌物侵蚀鼓膜,或外耳道严重炎症导致组织脆弱易破。这类损伤穿孔边缘多不规整,常伴随脓性分泌物,需积极控制感染防止穿孔扩大。
鼓膜外伤后应保持耳道干燥,沐浴时可使用防水耳塞避免进水。恢复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胡萝卜、鸡蛋,促进黏膜修复。避免用力擤鼻或剧烈运动,防止咽鼓管压力变化影响愈合。若出现持续耳痛、流脓或听力未恢复,需及时进行耳内镜检查和听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