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的常见表现包括感觉异常、肌力减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反射减弱和疼痛等。周围神经病可能由糖尿病、感染、营养缺乏、遗传因素和中毒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症状。
1、感觉异常:
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常出现手足麻木、刺痛或蚁走感等异常感觉,症状多从四肢远端开始对称性发展。典型表现为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减退,可能伴随触觉、温度觉和振动觉的异常。这类症状与神经纤维髓鞘损伤或轴突变性有关,需通过神经传导检查明确病变程度。
2、肌力减退:
运动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表现为持物不稳、足下垂或步态异常。严重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常见于腓骨肌和手部小肌肉群。肌电图检查可发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这与运动神经元轴索变性导致的神经冲动传导障碍相关。
3、自主神经症状: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排汗异常、消化功能紊乱或排尿障碍等。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有关。这类症状提示细小神经纤维受损,需通过心率变异性等特殊检查评估。
4、反射减弱:
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是周围神经病的典型体征,尤以踝反射最早消失。深感觉传导通路受损时可能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表现为闭目难立征阳性。反射异常多与大型有髓神经纤维病变相关,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或尿毒症患者。
5、神经痛:
自发性疼痛表现为烧灼样、电击样或刀割样剧痛,夜间加重是其特征。痛觉过敏现象常见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能与伤害性感受器敏化有关。这类疼痛对常规镇痛药反应差,需使用调节神经兴奋性的药物。
6、皮肤改变:
长期神经病变可能导致皮肤营养障碍,表现为皮肤干燥、皲裂或溃疡形成。糖尿病足溃疡多与感觉减退合并血管病变相关,需预防性足部护理。自主神经调节异常还会引起皮肤温度调节障碍和色泽改变。
7、肌肉痉挛:
部分患者出现痛性肌肉痉挛或肌束颤动,与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有关。尿毒症患者常见下肢不宁腿综合征,表现为夜间难以抑制的运动冲动。这类症状提示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异常,需纠正基础代谢紊乱。
8、平衡障碍:
深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表现为黑暗环境中行走困难。患者常诉"踩棉花感",需依靠视觉代偿维持平衡。这类症状多见于维生素B12缺乏或副肿瘤性神经病患者,提示脊髓后索受累。
9、温度觉异常:
小纤维神经病变早期可能出现对冷热刺激感知异常,表现为足部灼热感或寒冷不耐受。这类症状易被忽视,但可通过定量感觉阈值检查早期发现。温度觉障碍会增加烫伤或冻伤风险,需加强防护教育。
10、疲劳感:
慢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常伴明显疲劳感,与肌肉代偿性做功增加和疼痛消耗有关。这种疲劳不同于肌无力,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和精神倦怠。需通过康复训练逐步改善运动耐力,同时控制基础疾病进展。
周围神经病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特别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和抗氧化营养素。适度进行水中运动或平衡训练有助于改善症状,避免过度疲劳。每日检查四肢皮肤状况,使用温和护肤品预防皲裂。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指标,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戒烟限酒,避免接触神经毒性物质,睡眠时抬高肢体减轻麻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