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发热通常由炎症活动、继发感染、瘘管形成或药物反应等因素引起。
1. 炎症活动:肠道黏膜持续炎症导致炎性介质释放,可能引起低热或中度发热。需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评估炎症程度,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泼尼松或英夫利昔单抗控制活动期症状。
2. 继发感染:肠道溃疡灶易引发细菌感染,表现为高热伴腹痛加重。需进行粪便培养及影像学检查,根据病原学结果选择头孢曲松、甲硝唑或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3. 瘘管形成:深部瘘管引发腹腔脓肿时可出现弛张热。需通过CT或MRI明确脓肿位置,必要时穿刺引流联合广谱抗生素治疗。
4. 药物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可能导致药物热。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应复查血象及肝功能,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建议克罗恩病患者每日监测体温,发热持续超过38.5℃或伴随寒战、便血时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保持低渣饮食并记录症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