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炎症损伤及遗传因素共同导致,典型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其形成过程涉及脂质沉积、内皮功能障碍、血栓形成及斑块破裂等病理机制。
1、脂质代谢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形成脂质条纹。长期未干预可发展为纤维斑块,需通过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依折麦布调节血脂。
2、内皮功能损伤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受损,促进血小板聚集。控制原发病基础上可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3、炎症反应激活巨噬细胞浸润引发局部炎症,加速斑块不稳定。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者需强化抗炎治疗,如秋水仙碱或PCSK9抑制剂。
4、血流动力学改变冠状动脉痉挛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硝酸酯类药物可改善血流灌注,严重者需支架植入术。
日常需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有氧运动,戒烟并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遵医嘱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