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黑点可能是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黑子等皮肤表现,通常与黑色素沉积、紫外线暴露或皮肤老化有关。若黑点短期内增大、变色或伴随出血,需警惕恶性黑色素瘤可能。
1、色素痣色素痣由黑色素细胞聚集形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从浅褐至深黑不等。先天性色素痣出生即有,后天性色素痣常因紫外线刺激、激素变化诱发。表面平滑的色素痣通常无须处理,但直径超过6毫米、边缘不规则或颜色不均者建议皮肤镜检查排除恶变。临床常用二氧化碳激光或手术切除治疗,药物可选择氢醌乳膏辅助淡化。
2、脂溢性角化病脂溢性角化病俗称老年斑,多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褐色至黑色的粗糙斑块,与皮肤老化、长期日晒相关。好发于面部、手背等曝光部位,病灶可能逐渐增厚呈疣状。可通过液氮冷冻治疗去除,外用维A酸乳膏可减缓新发皮损,合并感染时可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抗炎。
3、日光性黑子日光性黑子是紫外线引起的表皮色素沉着,呈点片状分布,常见于长期户外工作者。皮损颜色深浅与日晒程度相关,冬季可能自行淡化。预防需严格防晒,治疗可采用调Q激光选择性破坏黑色素,配合使用氨甲环酸精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4、扁平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扁平疣可表现为褐色扁平丘疹,多发于青少年面部。具有传染性,搔抓后可能呈线状排列。临床常用5-氟尿嘧啶软膏局部点涂,或采用咪喹莫特乳膏调节局部免疫。顽固性皮损可选择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5、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早期可能表现为原有黑痣突然增大、颜色加深或边缘模糊,进展期可出现瘙痒、破溃。高风险因素包括家族史、间歇性暴晒等。确诊需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扩大切除为主,晚期需联合达卡巴嗪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日常需做好防晒措施,使用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避免正午时段暴晒。观察黑点变化时可采用ABCDE法则:不对称性、边界不清、颜色斑驳、直径超6毫米、进展演变。洗脸时避免用力摩擦皮损,出现瘙痒、脱屑等异常应及时就诊皮肤科。规律作息与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有助于减少氧化应激导致的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