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脚后跟痛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原因有关。足底筋膜炎通常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跟骨骨刺多伴随局部压痛,跟腱炎常见于运动后疼痛加剧,关节炎可能伴随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则与钙质流失相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导致的慢性炎症,老年人因筋膜弹性下降更易发生。典型症状为晨起下床第一步剧痛,行走后缓解但久站复发。发病可能与长期负重、扁平足或高弓足有关。治疗需减少站立时间,使用足弓支撑垫,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局部涂抹,配合跟骨拉伸训练。急性期可冰敷缓解肿胀。
2、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跟骨底面异常骨质增生,与足底筋膜长期牵拉刺激有关。疼痛集中于足跟底面,按压有尖锐痛感,X线检查可确诊。肥胖、长期穿硬底鞋会加重症状。建议更换缓冲鞋垫,避免赤足行走,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严重者需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
3、跟腱炎跟腱炎多因突然增加运动量或反复微损伤导致,表现为跟腱附着处肿胀压痛,上楼梯时疼痛显著。老年人肌腱退化更易发生。治疗需暂停跑跳运动,采用踝关节制动带保护,急性期48小时内冷敷,后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配合跟腱渐进式牵拉康复训练。
4、关节炎踝关节或距下关节炎会引起足跟放射痛,常伴晨僵和活动受限。骨关节炎与年龄相关退变有关,类风湿关节炎则多呈对称性疼痛。需通过血液检查和影像学鉴别。治疗包括关节保暖、低强度水中运动,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等抗炎药物,严重关节变形需考虑矫形手术。
5、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导致跟骨承重能力下降,可能引发弥漫性足跟酸痛,夜间翻身时明显。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是主要诱因。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测,补充维生素D3碳酸钙片,增加奶制品和深绿色蔬菜摄入。避免摔倒风险,选择防滑鞋具,疼痛区域可短期使用依托考昔片缓解症状。
老年人脚后跟痛日常应选择鞋头宽松、鞋跟2-3厘米的软底鞋,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每日可进行足底滚网球按摩,睡前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如牛奶、豆腐、深海鱼等。若疼痛持续2周不缓解或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至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排除应力性骨折或感染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