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缺氧主要与气道阻塞、肺泡结构破坏、肺血管异常、呼吸肌疲劳等因素有关。
1、气道阻塞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使氧气交换效率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需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等支气管扩张药物。
2、肺泡破坏肺气肿使肺泡壁破裂,形成大疱减少有效换气面积。典型表现为静息时血氧饱和度降低,可配合长期氧疗并使用噻托溴铵粉雾剂改善肺功能。
3、血管重塑慢性缺氧诱发肺小动脉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加重缺氧。常伴随下肢水肿,需应用西地那非等血管扩张剂,严重者需无创通气支持。
4、呼吸肌衰竭长期过度通气使膈肌功能下降,潮气量减少导致通气不足。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可通过呼吸康复训练联合茶碱缓释片治疗。
建议患者戒烟并避免空气污染,定期监测肺功能,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摄入,适度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改善通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