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烹调前垂死的螃蟹可能会引起中毒,主要与螃蟹死亡后体内产生的组胺和细菌繁殖有关。螃蟹垂死或死亡后,体内蛋白质迅速分解产生组胺,且细菌大量繁殖可能产生毒素,即使高温烹调也难以完全破坏。
螃蟹在垂死阶段体内已开始释放组胺,这种物质耐高温且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同时,蟹体内寄生的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会快速增殖,产生耐热性毒素。烹调虽能杀灭部分细菌,但无法消除已形成的毒素和组胺。食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组胺中毒反应如皮肤潮红、头痛心悸。
部分特殊情况下,若螃蟹刚进入垂死状态立即高温烹制,且生活在洁净水域,风险可能降低。但螃蟹是否处于安全窗口期难以判断,死亡时间与毒素积累量呈正相关。即使快速处理,仍存在细菌毒素残留可能,尤其对水产品过敏或胃肠功能较弱者风险更高。
建议选购活蟹并现宰现烹,避免食用垂死或死亡螃蟹。若误食后出现口唇发麻、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处理螃蟹时需戴手套防止刺伤,烹调前用刷子清洁蟹壳缝隙,确保彻底蒸煮至蟹壳变红后再持续加热一段时间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