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时需注意食材新鲜度、烹饪方式、食用部位及特殊人群禁忌。螃蟹可能携带寄生虫或细菌,需彻底加热;蟹鳃、蟹心等内脏含重金属不宜食用;痛风、过敏体质者应谨慎。
1、食材挑选选择活蟹时观察其活动力,外壳应完整无破损,腹部饱满有光泽。死蟹易滋生组胺导致中毒,冷藏超过6小时的熟蟹也需避免食用。河蟹与海蟹的存储温度不同,购买后应尽快处理。
2、烹饪处理蒸煮需保持100℃以上持续15-20分钟,确保杀死肺吸虫等寄生虫。醉蟹等生腌做法存在寄生虫感染风险,孕妇儿童应绝对避免。烹饪前需用刷子清洁蟹壳缝隙,去除体表污染物。
3、食用部位蟹胃、蟹肠、蟹心、蟹鳃等内脏器官易积累重金属和代谢废物,需完整剔除。蟹黄胆固醇含量较高,高血脂人群应限量。蟹肉与柿子同食可能引发胃肠不适,建议间隔2小时以上。
4、特殊人群痛风患者需控制摄入量,每100克蟹肉含嘌呤80-150毫克。过敏体质者首次食用应小量测试,出现嘴唇麻木需立即停止。术后患者应避免蟹肉中异种蛋白引发的免疫反应。
5、储存方法活蟹可捆绑后覆盖湿毛巾冷藏保存1-2天,熟蟹需密封冷冻且一周内食用。解冻后蟹肉出现黏腻感或异味则不可食用。蟹壳变黑多因酪氨酸酶氧化,不影响肉质但需确认无腐败。
食用螃蟹后出现腹痛、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可将生姜醋汁作为蘸料帮助杀菌驱寒,避免与冰饮同食加重胃肠负担。儿童老人建议拆解出蟹肉食用,防止壳片卡喉。慢性病患者需根据营养师建议控制单次摄入量在50-8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