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核含有微量氰苷类物质,咀嚼或咬碎后可能释放氢氰酸,存在潜在健康风险,不建议食用。
苹果核外层的硬壳在完整状态下通常不会释放有害物质,但咀嚼或压碎后,其中的氰苷会在胃酸作用下转化为氢氰酸。氢氰酸是一种剧毒物质,可能抑制细胞呼吸功能,导致头晕、恶心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单次误食少量苹果核一般不会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或大量摄入可能增加健康风险。儿童因体重较轻且代谢系统未发育完全,对氰苷更敏感,家长需特别注意避免让孩子啃咬苹果核。
苹果核中的氰苷主要集中在种子内,正常食用苹果时若不小心吞下1-2粒完整种子无须过度担忧。但刻意咀嚼苹果核或一次性摄入数十粒压碎的种子,可能达到中毒剂量。特殊情况下如胃肠功能受损者,氰苷吸收率可能增高,需更谨慎。苹果核的木质纤维还可能刺激消化道黏膜,引发腹部不适。
建议食用苹果时去除果核部分,尤其给儿童食用应提前去核切块。若误食大量苹果核并出现口唇麻木、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可通过多样化摄入其他水果如香蕉、橙子等补充营养,减少对苹果核的依赖。苹果果肉富含果胶和维生素,合理食用对健康有益,但需注意科学处理果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