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康复需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卧床休息、高压氧治疗、认知功能训练、肢体康复锻炼及心理疏导。脑外伤可能导致头痛、眩晕、运动障碍或认知功能下降,需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以改善预后。
1、卧床休息轻度脑外伤患者急性期需绝对卧床1-3天,避免头部剧烈活动。保持环境安静昏暗,减少声光刺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变化,若出现呕吐加剧或嗜睡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逐步增加床上活动,如翻身、坐起等动作。
2、高压氧治疗适用于伴有脑水肿的中重度损伤,能提高血氧分压促进神经修复。通常需连续治疗10-20次,每次60-90分钟。治疗期间需监测耳压变化,禁忌证包括未经处理的气胸、重度肺气肿等。可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
3、认知训练针对记忆减退或执行功能障碍,采用记事本记录、时间定向训练等方法。重度认知障碍需使用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系统,通过数字记忆、图形匹配等任务刺激大脑皮层。训练应循序渐进,每次不超过45分钟。
4、肢体康复运动功能障碍者需进行Bobath技术训练,包括平衡板站立、减重步态训练等。肌张力增高可配合肉毒毒素注射缓解痉挛。康复周期通常持续3-6个月,需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肌肉激活。
5、心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需接受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暴露疗法缓解恐惧情绪。抑郁症状明显者可联合盐酸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家属应参与心理疏导过程,建立正向康复动机。
康复期间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补充优质蛋白60-80克,多食深海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及高空作业,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恢复情况,驾驶等高风险活动需经专业评估后恢复。出现癫痫发作等新发症状需及时神经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