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患者进行康复被动运动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关节损伤、控制运动强度、观察患者反应及保持正确体位。被动运动是脑梗后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康复手段,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被动运动需由康复师或家属缓慢、轻柔地活动患者关节,避免快速牵拉或过度用力。运动范围应控制在患者无痛范围内,从近端关节向远端关节逐步进行,如先活动肩关节再过渡到肘腕关节。每次运动前需评估患者肌张力,对痉挛明显的肢体可先进行热敷或按摩放松。运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表情变化,出现疼痛或不适需立即停止。体位摆放需符合人体力学,如仰卧位时膝关节下垫软枕防止过伸,侧卧位时避免患侧肢体受压。
进行被动运动时需特别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发生肩手综合征。上肢运动时需托住肘关节和腕关节做支撑,下肢运动时需保持髋关节稳定。对存在感觉障碍的肢体,需检查皮肤有无红肿或压痕。运动后需将肢体置于功能位,如手指微屈、踝关节保持中立位。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需减少旋转动作,骨折高风险者需使用辅助器具。血压波动较大或心率异常时应暂停运动,意识模糊患者需缩短单次运动时间。
脑梗患者康复期间需保持每日2-3次被动运动,单次每关节活动5-10回。运动后适当补充水分,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促进神经修复。家属需学习正确的被动运动手法,定期复查调整康复方案,配合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改善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