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可通过氧疗管理、呼吸训练、药物规范使用、营养支持和预防感染等方式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病通常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遗传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职业粉尘接触等原因引起。
1、氧疗管理长期低流量氧疗是改善缺氧状态的核心措施,每日持续15小时以上可延缓病情进展。使用制氧机时需保持鼻导管清洁,氧浓度控制在1-2升/分钟,避免高浓度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可帮助调整氧流量,维持SpO2在88%-92%区间。
2、呼吸训练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能增强膈肌运动效率,每日练习3次,每次10分钟。吸气时用鼻缓慢吸入,呼气时缩唇如吹口哨状延长呼气时间。呼吸操可结合上肢伸展运动,改善胸廓活动度,推荐使用呼吸训练器量化锻炼效果。
3、药物规范支气管扩张剂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需按医嘱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适用于急性加重期。药物吸入后需漱口防止口腔真菌感染,峰流速仪监测可评估用药效果。
4、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每日分5-6餐供给,适量补充ω-3脂肪酸和维生素D。吞咽困难者可选择匀浆膳或营养补充剂,避免进食产气食物。体重指数低于18.5时需进行营养干预,每周监测体重变化。
5、预防感染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居室湿度保持40%-60%,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粉尘。出现黄脓痰或发热时及时就医,急性加重期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患者应建立症状日记记录咳嗽咳痰变化,冬季注意颈部保暖,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室内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次有氧训练改善心肺功能。家属需学习叩背排痰手法,定期陪同复查肺功能,出现意识模糊或下肢水肿立即急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