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可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等方式进行,但通常无法完全治愈。肝癌可能与慢性肝炎、肝硬化、长期饮酒、黄曲霉素暴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乏力、消瘦等症状。介入治疗主要用于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及延长生存期。
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肝动脉,同时栓塞肿瘤供血血管,减少肿瘤血供。常用药物包括阿霉素20mg、顺铂50mg、氟尿嘧啶500mg。这种方法可缩小肿瘤体积,但无法完全消除癌细胞。
2、射频消融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量,直接破坏肿瘤组织。适用于直径小于3cm的肿瘤,可有效控制局部病灶,但对较大肿瘤效果有限。术后需密切监测肝功能,避免并发症。
3、靶向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后可联合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400mg、仑伐替尼8mg、瑞戈非尼160mg,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靶向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但可能出现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等副作用。
4、免疫治疗:介入治疗后可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240mg、帕博利珠单抗200mg,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生存率,但需警惕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5、综合治疗:介入治疗常与手术、放疗、全身化疗等联合使用,形成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但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过度治疗。
肝癌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的同时,需注意饮食调理,选择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