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导联心电图检查需在胸壁和四肢特定位置放置10个电极片,包括6个胸导联和12个肢体导联组合。标准电极位置主要有V1至V6胸导联、aVR/aVL/aVF肢体导联及V7至V9后壁导联。
1、胸导联位置V1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导联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4导联位于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3导联在V2与V4连线中点,V5导联置于左腋前线与V4水平线交点,V6导联位于左腋中线与V4水平线交点。胸导联主要反映心脏前壁及侧壁电活动。
2、肢体导联位置右上肢电极置于腕关节内侧,左上肢电极置于左腕关节内侧,左下肢电极置于踝关节内侧,右下肢电极作为地线连接右踝。通过组合形成标准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反映心脏额面电活动。
3、后壁导联位置V7导联位于左腋后线与V4水平线交点,V8导联在左肩胛下角水平线与V4水平线交点,V9导联沿脊柱左侧旁开2厘米与V4水平线交点。后壁导联可补充检测正后壁心肌缺血或梗死。
4、右胸导联位置V3R至V6R导联镜像对称放置于右胸壁对应左侧V3至V6位置,用于右心室心肌缺血的辅助诊断。V4R导联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5、特殊导联变体部分情况下需加做V1'导联胸骨右缘第三肋间或V2'导联胸骨左缘第三肋间检测高位心肌缺血。改良导联位置需在报告明确标注,避免影响结果判读。
进行心电图检查前需清洁皮肤降低阻抗,胸毛茂密者需局部剃除。电极片应避开骨骼凸起、伤口及起搏器植入部位。检查过程中保持平静呼吸,避免肢体移动产生肌电干扰。十八导联系统通过多维度电信号采集,能更全面评估心脏不同区域电生理状态,对心肌缺血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