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慢性鼻炎通常由感染、过敏、环境刺激、鼻部结构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引起。
1、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清洁鼻腔,能有效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每日1-2次冲洗可减轻黏膜水肿,改善通气功能。冲洗时注意水温接近体温,避免用力过猛。
2、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激素需坚持规范用药才能显效。
3、物理治疗:
可采用鼻腔雾化吸入、超短波理疗等方法。雾化吸入能将药物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超短波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物理治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10-15次为一个疗程。
4、免疫治疗:
针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进行脱敏治疗,通过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过敏原提取物。治疗周期通常持续3-5年,能显著改善过敏症状并减少药物依赖。
5、手术治疗:
对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者,可考虑下鼻甲成形术、鼻中隔矫正术等。手术能改善鼻腔通气,但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防止复发。
慢性鼻炎患者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粉尘、花粉等过敏原。冬季可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在50%-60%。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能增强抵抗力。戒烟限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鼻内镜,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出现鼻塞加重、脓性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