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可能引起大出血,但多数情况下出血量较少。痔疮出血程度与痔核类型、血管破裂程度、排便习惯、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1、内痔出血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黏膜脆弱易破损,排便时可能出现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通常无痛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地奥司明片、痔疮止血颗粒等药物。
2、外痔破裂血栓性外痔或炎性外痔表面皮肤破损时可能渗血,常伴肛门肿物和疼痛,出血量一般少于内痔,需配合医生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化痔栓、草木犀流浸液片等药物。
3、混合痔出血混合痔兼具内外痔特征,出血量可能较大且反复发作,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需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痔动脉结扎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治疗。
4、凝血异常伴有血小板减少、肝硬化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时,痔疮出血可能难以自止,需先治疗原发病,同时使用云南白药胶囊、凝血酶冻干粉等止血药物。
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蹲,每日温水坐浴有助于缓解症状,若出现持续大量出血或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