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多宝宝趴着睡觉通常是正常现象,可能与睡眠习惯、舒适度有关,但需警惕窒息风险。婴儿睡眠姿势受发育阶段、环境温度、腹部不适等因素影响,家长应密切观察并做好安全防护。
婴幼儿在1岁左右开始出现自主翻身能力,趴睡往往是其探索舒适姿势的表现。这种姿势能带来类似子宫内的包裹感,有助于缓解肠胀气或胃食管反流引起的不适。部分宝宝因鼻腔分泌物较多时,趴卧可改善呼吸通畅度。睡眠环境过热也会促使宝宝本能寻找散热姿势,此时需检查室温是否超过24摄氏度或穿着过厚。
需特别注意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宝宝,趴睡可能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风险。当伴随异常表现如频繁惊醒、口周发青、进食后呕吐加重时,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畸形等疾病相关。使用过软床垫、毛绒玩具或防撞围栏的婴儿床,均可能造成面部陷入导致窒息。
建议家长定期调整宝宝睡姿,白天清醒时可适当练习俯卧抬头以增强颈部力量。选择硬度适中的婴儿床垫,移除周边松软物品,保持室温在20-22摄氏度。如发现睡眠时呼吸暂停超过10秒、反复憋醒或生长发育迟缓,应及时就诊儿科或儿童呼吸科排查病理因素。夜间可通过婴儿监护仪观察呼吸频率,避免使用过于厚重的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