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吞咽功能下降可通过调整饮食性状、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及环境优化等方式改善。吞咽障碍多与肌肉退化、神经系统疾病、咽喉结构异常、药物副作用及心理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将食物制成糊状、泥状或增稠液体,避免干硬、粘性及多刺食物。采用小口慢咽方式,每口食物量约5毫升,进食时保持坐位60度以上。可选用专用增稠剂调配流质,减少呛咳风险。
2、康复训练:
进行下颌开合、鼓腮、舌部伸缩等口腔肌肉锻炼,每天3组每组10次。冷刺激训练用冰棉棒轻触咽弓,吞咽空气训练可增强咽喉反射。建议在言语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门德尔松手法训练。
3、药物干预:
针对帕金森病等原发病可使用多巴丝肼改善肌张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尝试尼莫地平促进神经修复。存在胃食管反流时需配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避免误吸性肺炎。
4、手术矫正:
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可行球囊扩张术,严重喉部结构异常需喉成形术。对反复发生吸入性肺炎者,可评估胃造瘘术改善营养供给。术后需配合吞咽造影检查评估疗效。
5、环境优化:
进餐时保持光线充足、减少干扰噪音,使用防滑餐垫和弯角勺。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夜间床头抬高30度。定期进行口腔清洁,假牙佩戴者需检查固位度。
建议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优先选择高蛋白食物如蒸蛋、豆腐,搭配南瓜粥等易消化主食。餐间可饮用添加乳清蛋白的营养补充剂。避免仰头饮水,使用缺口杯辅助。定期监测体重变化,每周进行2次30分钟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维持肌力。出现持续发热或咳嗽加重需警惕误吸可能,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