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通过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免疫学检测等方式诊断。该疾病通常由免疫异常、病毒感染、药物因素、遗传倾向等原因引起。
1、临床表现:皮肤黏膜出血点或瘀斑是最常见症状,多出现在四肢远端,可能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轻微出血表现。
2、血常规检查:外周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是主要特征,通常低于100×10⁹/L,同时需排除其他血细胞异常情况。
3、骨髓穿刺: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是特征性改变,可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系统疾病。
4、免疫学检测: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检测阳性率较高,可辅助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确诊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出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