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既可生长在子宫内部黏膜下或肌壁间,也可位于子宫外部浆膜下。具体位置取决于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主要有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三种类型。
1、黏膜下肌瘤:
肌瘤向宫腔方向突出,位于子宫内膜下方。此类肌瘤可能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贫血,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孕或反复流产。对于症状明显者,医生可能建议宫腔镜手术切除。
2、肌壁间肌瘤:
肌瘤完全位于子宫肌层内,是最常见的类型。随着肌瘤增大可能压迫膀胱或直肠,导致尿频、便秘等症状。体积较小且无症状者可定期观察,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控制生长。
3、浆膜下肌瘤:
肌瘤向子宫外表面突出,部分可能通过蒂部与子宫相连。巨大浆膜下肌瘤可能压迫盆腔器官,引起下腹坠胀感。若出现扭转或坏死需紧急手术处理,否则可考虑腹腔镜切除。
4、特殊类型肌瘤:
阔韧带肌瘤生长在子宫两侧韧带内,宫颈肌瘤位于子宫颈部。这些特殊位置可能增加手术难度,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5、多发性肌瘤:
约70%患者同时存在多个肌瘤,可能分布在子宫不同位置。治疗需综合评估症状、年龄及生育需求,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切除方案。
建议子宫肌瘤患者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铁元素预防贫血;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引起肌瘤扭转。每3-6个月进行妇科超声检查监测肌瘤变化,若出现异常出血、腹痛加剧或排尿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必要时可寻求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